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地理教师招聘试题 >> 内容

初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总复习资料(4)

时间:2011-8-27 15:13:19 点击:

  核心提示:初一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地球 一、填空: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极半径长(6357千米),赤道半径长...
初二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从东西两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两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3.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第三位。
4.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ºN多)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ºN附近)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35ºE多)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ºE附近)
5.我国领土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6.我国领土分属于(东五区)至(东九区)的五个时区,我国各地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这就是(“北京时间”)。
7.我国东西相距(5000千米),南北相距(5500千米)。
8.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西岸濒临(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9.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等(5000)多个岛屿。
10.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
11.我国的两个内海是: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抱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
12.我国陆上国界线长约(2万)多千米,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5个),东有(朝鲜),北有(俄罗斯)和(蒙古),西北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缅甸)(老挝)(越南)。
13.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东为(韩国)(日本),东南为(菲律宾),南为(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14.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5.(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16.位于东北的有:(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17.位于北部边疆的有:(内蒙古自治区)。
18.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是:(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
19.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
20.位于南部沿海的有:(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1.位于西南的有(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22.位于西北的有:(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4.(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25.船出长江口(上海);宝地(贵州);碧波万顷(青海);银河渡口(天津)。
第二章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2.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河南省)人口最多,其次是(山东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
3.2000年,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
4.中国人口的分布:(东南多,西北少)。大体可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划一条直线,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5.长期侨居国外的中国人,是(华侨);已经定居国外并加入了居留国国籍的,称为(外籍华人)。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6.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7.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8.(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9.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的,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有(1500多万)人
10.我国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除了壮族外,还有(满维藏蒙古,苗彝回土家)共(9个)。
11.我国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12.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1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和睦的大家庭,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
14.(云南)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1.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3.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第一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1000-2000米);第三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
4.我国的大陆架比较广阔,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5.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6.一、二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经(祁连山)向东南到(横断山脉)。
7.二、三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8.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3)。
9.人们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10.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1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12.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13.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同(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边境上,东西绵延长达(2400千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我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14.

山脉名称    两侧地形区名称
    西 侧    东 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南 侧    北 侧
天山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15.我国地形构成,西部主要是(高山)(高原)和(盆地);东部主要为(丘陵)和(平原)。我国西部有(“高原中国”)之称。
16.我国第一大高原是(青藏高原)面积约占全国的(1/4),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它的真实写照;我国第二大高原是(内蒙古高原)西起(祁连山)麓,东到(大兴安岭);黄土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南到(秦岭)地表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云贵高原包括(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地势(西高东低),(喀斯特地形)发育,山间的小盆地当地人称为(“坝子”),是高原上主要的(耕作区)。
17.(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西北部内陆,在(新疆)境内,分居(天山)的南北两侧。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柴达木盆地)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省)境内看见,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其中(成都平原)像扇子斜铺在盆地的(西部)。
18.东北平原西邻(大兴安岭),东邻(长白山),北邻(小兴安岭),南邻(渤海),是由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组成。
19.(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坦荡;(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主要由(黄河)(淮河)和(海河)的泥沙冲积而成,也称(黄淮海平原),(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华北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抵海滨,(长江三角洲)海拔(10米)以下,有(“水乡”)之称,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0.我国的平原还有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台湾的(西部平原)。
21.我国的丘陵自北向南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泰山在(山东丘陵)(黄山)和(庐山)在(东南丘陵),(桂林山水)风景区在广西的(两广丘陵)。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形容(泰山)的诗句。
23.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地震仪最早的国家,我国东汉的(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24.我国的地震多发区: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第四章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1..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的程度愈浓,表明(云层)愈厚,云区下面下雨就愈大。
2.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很大),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南北普遍高温)。
3..(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
4.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曾出现过(-52.3ºC)的极端最低气温;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人称(“火州”),那里的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9.6ºC)。
5.我国的“三大火炉”是(重庆)(武汉)和(南京)。
6.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7.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又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8.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称为(非季风区),(季风区)降水多,(非季风区)降水少。
9.我国年降水量最高记录,是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10.我国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降水多集中在(5-9月),多集中在(夏秋)两季,一般来说,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11.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这叫做降水的(年际变化),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小不等,(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12.年际变化主要是有些年份(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造成的。
13.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º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温度带中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的(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14.我国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15.我国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16.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17.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常有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蒙古)侵入我国,这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的活动,即为(寒潮)。
18.我国只有(西藏)和(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
19.(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
20.台风在我国的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和(福建)等省。
21.(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我国河流受地势的影响,大部分(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太平洋),发源于(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2.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叫做(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流区)。
3.外流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外流河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内流河还不到(5%)。
4.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塔里木河)。
5.(珠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河流,由(西江)(北江)和(东江)汇合而成,(西江)是珠江的主流,(广州)是珠江水运的中心。
6.在全国各大河中,(珠江)汛期最长,水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
7.(京杭大运河)全长(1800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现在,(江苏)、(浙江)境内的运河段仍然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8.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自北向南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9.根据湖泊所在的流域特点,可将湖泊分为(内流湖)和(外流湖),内流湖在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外流湖在外流区,属(淡水湖)。
10.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是我国的(青藏高原湖区),本区有我国最大的湖(青海湖),它属于(咸水湖)。
11.我国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
1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第二大淡水湖是(湖南省)的(洞庭湖)。
13.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全长(6300千米),在上海注入(东海),在世界上,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第三位。
14.长江年径流量在世界上仅次于(亚马孙河)和(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
15.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所以,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
16.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其中自(源头)到(宜宾)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17.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自西向东分别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交界处。
18.长江干流上的两大水利枢纽是(葛洲坝水利枢纽)和(三峡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发电能力将是葛洲坝水利枢纽的6倍。
19.有长江“地上河”之称的是(荆江)。
20.长江干流(宜宾)以下可四季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所以,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
21.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流经的地形区分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22.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和(四川)。
23.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长度为(5500千米),在(山东省)注入(渤海),干流象一个(“几”)字。
24.黄河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25.黄河干流上的两大水利枢纽是(三门峡水利枢纽)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26.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27.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28.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因此,(加强中游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29.黄河从上游到下游流经的地形区分别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30.长江从四川(宜宾)开始正式称为长江,在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31.黄河在内蒙古(河口)以上为上游,河口到河南(旧孟津)之间为中游,旧孟津以下为下游。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