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从东西两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两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3.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第三位。
4.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ºN多)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ºN附近)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35ºE多)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ºE附近)
5.我国领土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6.我国领土分属于(东五区)至(东九区)的五个时区,我国各地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这就是(“北京时间”)。
7.我国东西相距(5000千米),南北相距(5500千米)。
8.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西岸濒临(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9.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等(5000)多个岛屿。
10.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
11.我国的两个内海是: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抱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
12.我国陆上国界线长约(2万)多千米,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5个),东有(朝鲜),北有(俄罗斯)和(蒙古),西北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缅甸)(老挝)(越南)。
13.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东为(韩国)(日本),东南为(菲律宾),南为(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14.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5.(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16.位于东北的有:(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17.位于北部边疆的有:(内蒙古自治区)。
18.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是:(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
19.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
20.位于南部沿海的有:(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1.位于西南的有(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22.位于西北的有:(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4.(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25.船出长江口(上海);宝地(贵州);碧波万顷(青海);银河渡口(天津)。
第二章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2.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河南省)人口最多,其次是(山东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
3.2000年,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
4.中国人口的分布:(东南多,西北少)。大体可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划一条直线,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5.长期侨居国外的中国人,是(华侨);已经定居国外并加入了居留国国籍的,称为(外籍华人)。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6.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7.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8.(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9.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的,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有(1500多万)人
10.我国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除了壮族外,还有(满维藏蒙古,苗彝回土家)共(9个)。
11.我国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12.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1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和睦的大家庭,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
14.(云南)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1.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3.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第一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1000-2000米);第三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
4.我国的大陆架比较广阔,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5.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6.一、二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经(祁连山)向东南到(横断山脉)。
7.二、三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8.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3)。
9.人们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10.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1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12.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13.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同(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边境上,东西绵延长达(2400千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我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14.
山脉名称 两侧地形区名称
西 侧 东 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南 侧 北 侧
天山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15.我国地形构成,西部主要是(高山)(高原)和(盆地);东部主要为(丘陵)和(平原)。我国西部有(“高原中国”)之称。
16.我国第一大高原是(青藏高原)面积约占全国的(1/4),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它的真实写照;我国第二大高原是(内蒙古高原)西起(祁连山)麓,东到(大兴安岭);黄土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南到(秦岭)地表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云贵高原包括(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地势(西高东低),(喀斯特地形)发育,山间的小盆地当地人称为(“坝子”),是高原上主要的(耕作区)。
17.(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西北部内陆,在(新疆)境内,分居(天山)的南北两侧。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柴达木盆地)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省)境内看见,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其中(成都平原)像扇子斜铺在盆地的(西部)。
18.东北平原西邻(大兴安岭),东邻(长白山),北邻(小兴安岭),南邻(渤海),是由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组成。
19.(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坦荡;(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主要由(黄河)(淮河)和(海河)的泥沙冲积而成,也称(黄淮海平原),(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华北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抵海滨,(长江三角洲)海拔(10米)以下,有(“水乡”)之称,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0.我国的平原还有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台湾的(西部平原)。
21.我国的丘陵自北向南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泰山在(山东丘陵)(黄山)和(庐山)在(东南丘陵),(桂林山水)风景区在广西的(两广丘陵)。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形容(泰山)的诗句。
23.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地震仪最早的国家,我国东汉的(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24.我国的地震多发区: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第四章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1..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的程度愈浓,表明(云层)愈厚,云区下面下雨就愈大。
2.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很大),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南北普遍高温)。
3..(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
4.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曾出现过(-52.3ºC)的极端最低气温;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人称(“火州”),那里的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9.6ºC)。
5.我国的“三大火炉”是(重庆)(武汉)和(南京)。
6.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7.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又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8.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称为(非季风区),(季风区)降水多,(非季风区)降水少。
9.我国年降水量最高记录,是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10.我国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降水多集中在(5-9月),多集中在(夏秋)两季,一般来说,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11.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这叫做降水的(年际变化),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小不等,(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12.年际变化主要是有些年份(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造成的。
13.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º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温度带中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的(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14.我国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15.我国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16.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17.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常有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蒙古)侵入我国,这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的活动,即为(寒潮)。
18.我国只有(西藏)和(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
19.(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
20.台风在我国的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和(福建)等省。
21.(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我国河流受地势的影响,大部分(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太平洋),发源于(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2.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叫做(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流区)。
3.外流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外流河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内流河还不到(5%)。
4.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塔里木河)。
5.(珠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河流,由(西江)(北江)和(东江)汇合而成,(西江)是珠江的主流,(广州)是珠江水运的中心。
6.在全国各大河中,(珠江)汛期最长,水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
7.(京杭大运河)全长(1800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现在,(江苏)、(浙江)境内的运河段仍然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8.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自北向南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9.根据湖泊所在的流域特点,可将湖泊分为(内流湖)和(外流湖),内流湖在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外流湖在外流区,属(淡水湖)。
10.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是我国的(青藏高原湖区),本区有我国最大的湖(青海湖),它属于(咸水湖)。
11.我国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
1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第二大淡水湖是(湖南省)的(洞庭湖)。
13.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全长(6300千米),在上海注入(东海),在世界上,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第三位。
14.长江年径流量在世界上仅次于(亚马孙河)和(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
15.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所以,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
16.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其中自(源头)到(宜宾)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17.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自西向东分别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交界处。
18.长江干流上的两大水利枢纽是(葛洲坝水利枢纽)和(三峡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发电能力将是葛洲坝水利枢纽的6倍。
19.有长江“地上河”之称的是(荆江)。
20.长江干流(宜宾)以下可四季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所以,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
21.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流经的地形区分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22.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和(四川)。
23.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长度为(5500千米),在(山东省)注入(渤海),干流象一个(“几”)字。
24.黄河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25.黄河干流上的两大水利枢纽是(三门峡水利枢纽)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26.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27.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28.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因此,(加强中游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29.黄河从上游到下游流经的地形区分别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30.长江从四川(宜宾)开始正式称为长江,在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31.黄河在内蒙古(河口)以上为上游,河口到河南(旧孟津)之间为中游,旧孟津以下为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