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年内即将退休的教师,经组织选派参加支教的教师,处于孕期、哺乳期教师或患有较为严重疾病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原则上在原聘用学校续聘。
拓展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城镇交流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符合任职年限且在乡村学校工作满3年的,可按照乡村学校教师资格条件申报高一级职称(职务)。落实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引导教师在城乡合理流动。教龄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有高级教师职称资格而未聘任的城镇教师,本人自愿到乡村学校支教3年以上的,如相应岗位无空缺,可不占岗位结构比例聘任相应教师职务,逐步过渡消化。教师在乡村连续任教男满30年女满25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并符合高、中级教师资格申报条件的,或在乡村累计任教男满30年女满2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如相应岗位无空缺的,可不占岗位结构比例评聘相应教师职务,逐步过渡消化。
(五)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岗位职责为依据,逐步建立以竞聘上岗为核心的教师退出机制。教师年度考核或聘期考核不合格的,学校可以调整其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调整岗位。教师不同意学校调整其工作岗位,或者虽同意调整到新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教师,不得再从事教学工作岗位。
(六)完善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学校制定的教职工竞聘方案、考核办法等人事管理制度,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对聘任和考核结果,须公示5个工作日以上,充分保障教职工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要完善人事争议申诉制度和教职工维权服务机制,让教职工有充分、畅通的诉求渠道。对学校违背政策和程序的人事管理行为,坚决予以查处。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五、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保障。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行“市级统筹、县(市、区)级实施”的工作机制。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教育、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科学分析改革发展形势,相互配合,统筹推进,确保“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顺利实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教育督导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把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情况作为当地政府优先发展教育、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督导检查,及时通报情况。
(二)突出改革重点。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域内中小学教师的统筹管理,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部纳入改革实施范围。
要突出重点方向,着力推动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贫困地区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盘活教师资源。要强化激励和保障,让优秀教师流得出,不断提高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各县(市、区)可结合具体情况,在全域内,或在中心校、学区、集团化学校等范围内推进改革。
要突出重点人群,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畅通校长流动渠道,大力选拔、培养一批有情怀、有思想、有能力的优秀校长。
各县(市、区)要积极探索对域内中小学教职工实行统一管理的有效途径,要加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依托现有机构,统筹中小学教职工人事档案的集中管理、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管理以及教师交流的有关服务工作,充实人员力量,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一支权责统一、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和改革需要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三)确保队伍稳定。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和队伍稳定,各地要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学校有关方案的制定要充分征求教师意见并经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各地要结合实际,在提高待遇、强化工作生活保障上下功夫,让教师流得动、留得住。要优化学校岗位设置,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学校长远发展。实行学区(乡镇)内走教制度,县(市、区)政府可根据实际给予相应补贴。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将符合规定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
(四)强化指导监管。各地要认真研究相关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教师聘用、竞聘上岗、转岗培训、业绩考核、教师退出教学一线岗位等实施办法,明确工作要求,规范操作程序,强化纪律约束。各有关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完成相应工作。机构编制、人社部门要加强编制和岗位使用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五)按时序进度推进。2020年5月底前,要以县(市、区)党委或政府名义,出台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并全面实施。全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要在2020年全面实行。
本通知自公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
合肥市教育局中共合肥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肥市财政局
2020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