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测验法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测验有口试、笔试、操作测验法等,其中笔试是考核、测定学习成绩的基本方法。
19.C
【解析】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述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或事件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是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和论证概念、原理、规律和公式等;讲演是教师向学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
20.B
【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21.DE
【解析】教学的一般任务是:(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2.B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模范行为作为榜样,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行为的方法。
23.C
【解析】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24.ABC
【解析】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之下由学生自己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班会的特征有: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
25.ABCDE
【解析】班主任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联系家长,还可以通过《学生手册》、《学校家庭联系手册》、书信等书面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
26.ABC
【解析】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27.ACD
【解析】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等。
28.D
【解析】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29.C
【解析】这是l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教育方针的表述,也是对教育目的的规定。
30.ABCDE
【解析】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1)目标准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组织有效;(5)体验积极。
二、填空题
1.和谐发展
2.进步主义(或现代)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5.生产力发展水平
6.物质资本
7.学校环境文化
8.教育的性质
9.提高民族素质
10.义务教育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2.上课
13.《中学德育大纲》
14.鉴定
15.构思与设计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2.答:错误。
电脑和网络以及其他多媒体设备等教育手段的介入,使教育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时也使原有的师生现场学习和教育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和教育既可以是师生互动,现场面授;也可以是生机、生生和师生以信息技术为中介进行的互动交流、互相学习。原有意义上的有固定场地、固定班级、固定活动的学校教育形式,将成为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处所,而知识的学习将让位给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信息技术。
3.答:错误。
遗传因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并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4.答:正确。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一人”关系。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感化的社会互助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5.答:错误。
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青少年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四、简答题
1.答:(1)认真研究和把握课程标准。(1分)(2)全面系统地理解课程标准。(1分)(3)严格执行课程标准。(1分)
(4)以课程标准作为自己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2分)
2.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的优点是:对教师而言,容易控制所要传递的内容,在传递什么,传递多少以及怎样传递上,教师有较大自主性;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教授法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其他教学法都要与之配合的方法。(2分)讲授法的不足是:如果运用不当,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分)基本要求:第一,注意启发诱导;第二,认真组织教学内容;第三,讲究语言艺术;第四,要组织学生听讲。(2分)
3.答: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等的有机组合方式。(2分)当前比较重要的德育模式有:
(1)认知模式(皮亚杰、柯尔伯格)重知;(1分)(2)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重情;(1分)(3)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重行。(1分)
4.答: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是:
(1)确定研究课题:发现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定研究主题,并对研究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诊断与肯定。(1分)
(2)拟定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并围绕总目标设计研究的方法、程序、监控手段等。(1分)
(3)实施行动研究:搜集资料、拟定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1分)
(4)进行总结评价:汇集资料,做好观察记录,根据各种信息反馈认真修正行动计划,再实施新一轮行动研究,直至实现研究总目标。(2分)
五、论述题
1.答: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3分)
“五育”的联系表现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与统帅作用。(2分)(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2分)(3)体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2分)
(4)美育在全面发展中起着动力作用。(2分)
(5)劳动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形成劳动情感、态度和习惯,掌握基本生产技术和技能。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是实现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和谐发展的纽带和桥梁。(2分)
2.答:(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①依法执教,严谨治教;②爱岗敬业,廉洁从教。(3分)
(2)热爱学生。①全面关心学生;②尊重和信任学生;③严格要求学生;④理解和宽容学生;⑤解放和放飞学生。(4分)
(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①善于与同事合作;②善于与家长和社会合作。(4分)(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①加强修炼;②言行一致。(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