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教案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高中政治教案 >> 内容

高中政治教案:高一政治《三大产业》教案模板(3)

时间:2013-1-12 15:56:57 点击:

  核心提示:高中政治教案:高一政治《三大产业》教案模板...
  在分析乡镇企业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可以分四步进行,具体教法建议如下:

  首先,教师说出一些有成就的乡镇企业的名字,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由此教师引出什么是乡镇企业?它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使学生对乡镇企业的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乡镇企业的开办者是农村中的镇、乡、村、民(农民个人或联合)。它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起来的,常用“异军突起”来形容它的发展之快。

  其次,把乡镇企业的贡献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由学生总结出它的地位和作用。

  乡镇企业的贡献:

  材料1:我国1997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8.8%,乡镇企业的增长速度是18%,对国家的贡献率是37%。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出口创汇的1/3来自乡镇企业。

  材料2:我国“九五”期间,农村新增劳动力加上现有剩余劳动力一共有2.14亿人,农村只能容纳7700万人,剩下的1.3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1997年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达到18%,保证再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00万人。
然后,由学生回答如下调查表

1、你会购买乡镇企业生产的商品吗?

2、你会购买乡镇企业生产的哪些类商品?

3、你避免购买的乡镇企业生产的商品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麽?

  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总结出乡镇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资源耗费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显,近几年乡镇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低谷阶段。

  最后,在前面几步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国农民有三大创举,其中之一就有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之所以“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是因为它适合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它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尤其是加入WTO后,它的弱点将影响它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新的形式,乡镇企业应该如何发展?请学生们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科教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教学难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涉及的时政热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的税费改革;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农民增收等。

教学过程:

一、三大产业的划分、比重、相互关系(板书)

  我们在经济生活中经常听到三大产业这个概念。

提问:哪位同学能说出是哪三大产业?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1、  三大产业的划分(板书)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三大产业分别是指农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它们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社会大分工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次,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是现代工业的前身,经过资本主义的第一次产业革命逐渐发展成现代工业。第三次,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专门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第三产业。

  由此可见,三大产业的划分是根据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划分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缩写的英文,WTO、APEC、CEO、MBA等这些都被大家所熟知。

  提问:谁知道GNP和GDP各代表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它们分别代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两者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其区别在于计算范围不同。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一国常住居民(强调NATIONAL)为计算范围,只要是本国常住居民,不管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界(强调DOMESTIC)为计算范围,只要其经济活动在一国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都要计算在内。两者的关系可图示如下

 

A.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

  B.两者共有部分,“国民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国民生产总值”

  C.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

  (教师强调分析图表、数据是经济学的基本能力,同学们一定要掌握。)

2、  三大产业的比重(板书)

  下面是第一组同学查找的有关我国三大产业在GNP、GDP中所占的比重。(多媒体展示)

  提问:通过这张表格,你能看出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它们在GNP、GDP中的比重表现出来。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三大产业在GNP、GDP中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所占的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三大产业的有关知识。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板书)

  要想深刻体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农业。

1、农业的含义(板书)

  农业是指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用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提问:你认为人类从事的哪些活动属于农业的范畴?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关于农业的基本含义,要深刻把握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劳动方式是人工培养和养殖等特点,这与第二、第三产业存在着显著差别。动植物的生长不仅受其自身生长规律的支配,还受到生长环境的制约,对土壤、水分、气温等外部环境有特定的要求,这就使得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属于“弱质产业”,必须特别予以扶持。农业按生产经营范围分,有狭义农业和广义农业。
请看(媒体显示)

 广义农业是包括狭义农业在内的五业,即农、林、牧、副、渔,通常被称为“大农业”。其中的副业,乃是相对于“主业”而言。比如“主业”是种植业,那么利用庭院圈养一头猪,两只羊,不能算作畜牧业,栽几棵果树,不能算作林业,挖一口小池塘养点鱼,也不能叫渔业,而只能称之为副业。

  我们都知道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是农业生产活动。人类是在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历经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现在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各国的竞争较之从前更加激烈,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力和科技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各国已清楚的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  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仍然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大力发展农业”。这种做法是否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当代中国有没有必要进一步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

  (学生讨论3分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学生,比如能不能把粮食等同于一般商品?从我国基本国情看,是不是有钱就一定能买到粮食?世界市场上有没有足够的粮食来满足12亿多人口的需要?)

  (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我国农业仍然存在着危机和隐患。首先是粮食和人口增长的问题。目前还未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粮食供求的严重矛盾。例如1958年大跃进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降低,在一些地方就发生过饿死人的现象。虽然1996年至今粮食产量首次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但农业生产长期波动,粮食增产带有很大的暂时性和不稳定性,一旦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出现恶化,就可能使粮食产量降低。况且由于上水土流失和乱占滥用,我国耕地以平均每年800万亩的速度递减,而新增人口却以每年1500万的速度递增。所以,农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社会不稳定何谈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何谈现代化建设。

  有的同学认为可以向新加坡学习,靠粮食进口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分析一下世界粮食市场的供求状况。自70年代初期开始,世界粮食就出现了危机。粮食总产量下降。1982年以后,世界粮食总产量一直没有增加。现在,全世界受饥饿威胁的人数却在不断增加。1972年—1983年非洲大陆和印度次大陆被饥饿夺取生命的人就超过了250万,全世界挨饿的总人数已高达5亿之众。而由余粮转化为缺粮的国家和地区却日益增加。现在世界上拥有大量余粮出口的国家已屈指可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法国。其中,美国的余粮出口占世界余粮出口量的55%,再加上加拿大,两国合计已接近世界余粮出口总量的70%。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经济大国,如果粮食靠进口,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满足一旦缺粮的中国的粮食供应。更何况粮食历来就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它更是一种武器。在世界粮食高度依赖某一地区或少数国家的条件下,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只要这些地区或国家一旦实行谷物出口禁运,那么,对于缺粮地区和国家来说就必定是一场灾难。对于中国来说尤为严重。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看出,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只有农业发展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才能可能使更多的人力、物力、才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尤其是转移到第三产业,以推动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所以我们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但不会制约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反而会促进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将来农业发展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会降低,那只是相对数的降低,绝对数不但不会降低,还会提高。农业对中国的重要性、它的重要地位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被淡化的。

  通过我们的上述研究,可以毫无疑问地得出这样一个观点: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板书)

  同学们能不能说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

  首先: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看农业的基础地位(板书)

  一个人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去工作,才能去奔更好的日子;一个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只有拥有了充足的粮食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谋求自己的繁荣和强大。这说明了什么?

  1)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板书)

  据统计我国工业原料的40%,轻工业原料的70%来自农业。大家想想:我国为什么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我国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国内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随着我国农村的富裕、农民收入的增收,将为第二、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巨大的消费品市场。下面以耐用消费品为例:

  (媒体显示)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