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图
我国农村人口为8.6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据测算,如果家电类产品在农村的普及路达到1997年城镇的水平,则农村市场将需要1.68亿台彩电、1.8亿台冰箱、1.7亿台洗衣机。目前家电产品在农村的普及路远没有达到1997年城镇的水平,因此,家电产品在农村市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门的打开,我国的许多产品大举向国外出口,在出口的商品中初级产品即未加工或很少加工的农林牧副渔等产品所占的比重很大,保持在大约60%以上。 因此,农业产品及其加工品是我国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
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让学生归纳)
2)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板书)
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
江泽民指出:中央之所以反复强调,必须将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是从我国人多地少这个基本国情,从保持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全局性要求出发的,也是从保持和加强我国在国际竞争独立自主地位的战略性要求考虑的。
邓小平也曾强调:90年代经济如果出现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
通过两位领袖人物对农业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我国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的基础。
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板书)
提问:下面给大家五组材料(见教法建议),请大家看完后,谈谈你的观后感。
其次、从农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制约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看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板书)
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根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通过上述材料的1—4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农业生产形式不容乐观,尤其是加入WTO后,农业生产形式还是相当严峻的。通过材料5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农业发展出现问题势必制约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所以,面对我国的农业形式,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第三、从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看农业的基础地位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快;反之,农业生产出现倒退,就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损坏。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任何时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动摇。但是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以增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呢?
教学手段:多媒体、录像
设计思想
本框题中的农业部分即是本课的重点,又是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教学上首先通过教师所设置的情景—五副漫画的排列组合,使学生主动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视觉,使学生在直觉上首先认同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在这一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从理性上清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要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农科教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通过上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一)三大产业的划分、比重、相互关系
1、三大产业的划分
2、三大产业的比重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的含义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看农业的基础地位
2)从农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制约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看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3)从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看农业的基础地位
关于“当代中国有没有必要进一步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从理论角度来看,道理浅显,并不难理解,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心存疑点。例如有些学生认为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之间有比例关系问题,在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中所有发达国家都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高,以1996年为例,美国是72%,英国66%,日本60%,韩国51%,甚至连一些比较贫穷的国家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也比我国高,越南是42%,蒙古是34%,而中国只有30%;还有的学生列举出新加坡的情况。新加坡是亚洲的经济强国,1996年它的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比重依次是一产0,二产36%,三产64%。新加坡没有农业,经济照样强大。我国发展农业困难重重,尤其是加入WTO后,更是举步坎坷,因此中国政府有没有必要强调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业等;另外社会上“有钱就有粮,无粮也不慌”的观点在学校中也得到了一部分学生的认同,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探究使学生深刻领会农业的基础地位。
探究内容:
给出四组背景材料提出逐渐递进的四个问题分四个小组,让学生根据本组的探究方向进行调查,汇总成调查结论后进行“我为农业发展出谋划策”的自由讨论(小组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组建,教师不要事先分出小组并要求学生必须按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
第一:关于中国农产品价格、质量等与外国产品的比较
背景材料: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关税将大幅下调。根据已签署的协议,目前高达45%的农产品关税,将在2004年前,根据农产品的不同种类降低10%—12%,在2004年,农产品平均关税要降至17%,重点农产品关税要降至14.5%。加入WTO后,美国等许多国家价格低廉的农产品将涌入中国市场,挤掉中国一部分市场。尤其是肉类产品、禽类产品及饲料业,受冲击严重。
思考题:加入WTO后,中国农业面临的形式严峻,所生产的农产品价格高,而且质量不如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通过大量进口农产品的方式来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为什么?
第二,背景材料: 关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的比较
背景材料:1996年中国与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产业构成(%)
国家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中国 |
20 |
50 |
30 |
新家坡 |
0 |
36 |
64 |
思考题:我们总是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物资。新加坡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中是“0”,新加坡早年就是亚洲的“四小龙”,现在,仍是亚洲的经济强国,农业的短缺并没有影响其经济的发展和强大。由此,是否可以得出,我国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片面夸大了农业的地位?为什么?
第三,关于发达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
背景材料:1996年世界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产业构成(%)
国家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中国 |
20 |
50 |
30 |
韩国 |
6 |
43 |
51 |
日本 |
2 |
38 |
60 |
澳大利亚 |
4 |
28 |
68 |
美国 |
2 |
26 |
72 |
思考题: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庞大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我国与这些国家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明显过高,因此,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会制约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什么?
第四,背景材料:我国三大产业各年份比重变化图
背景资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产业构成:
年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1984 |
32.0 |
43.3 |
24.7 |
1990 |
27.4 |
41.6 |
31.3 |
1992 |
21.8 |
43.9 |
34.3 |
1994 |
20.2 |
47.9 |
30.1 |
1997 |
18.7 |
49.2 |
32.1 |
思考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会不会逐渐淡化?为什么?
探究步骤:
1、全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课题的调查,同时,各组之间分工合作;
2、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小组合作,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材料,了解有关情况。学生根据各自的调查结果和认识程度,填进表格内。
3、撰写探究报告和学习体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见解,并与同学交流。
对教师的建议
协助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及从信息中获得新认识;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获得的资料中涉及的观点,要敢于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特又切实可行的好方法。